簡介:大陸中國銀行廣東分行開辦一項〝優匯通〞業務,可供國內客戶在境外購房、償還房貸、投資移民款這些指定用途下,可以不受每人每年5萬美元額度的外匯管制。此項業務違反現行大陸外匯規定。

1、依照現行「個人外匯管理辦法實施細則」中,關於個人對境外匯款額度與項目之規定;
第二條 對個人結匯和境內個人購匯實行年度總額管理。年度總額分別為每人每年等值5萬美元。
第十一條 境外個人經常項目項下非經營性結匯超過年度總額的,憑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及以下證明材料在銀行辦理:
(一)房租類支出:
(二)生活消費類支出:
(三)就醫、學習等支出:

2、以下內文有提到,目前大陸個人人民幣跨境匯出,僅限昆山地區(針對台胞)與上海自貿區(區內境外個人)有條件的開放。

3、請注意!通篇內容討論的都是〝個人〞人民幣跨境,法人跨境人民幣業務是另外的議題。

4、另一則新聞提到,台資銀行都拿不到此項業務…未免扯太遠了。

5、近來有傳言據稱國內有業者能將大陸法人帳戶內的資金〝洗〞出大陸(不透過交易操作、非海外投資),這要如何透過檯面上匯出並能除公司帳面數字?如果有知情者,歡迎分享交流。

 

中行重新發聲明否認造假洗錢:未再提央視和監管部門
2014年07月10日 01:58 來源: 第一財經日報

  中國銀行昨日突遭輿論“空襲”,其“優匯通”業務被媒體蓋上了“洗錢”和“地下錢莊”的大帽子。

  對於業務違規的指責,中行昨日聲明稱,“優匯通”是經向有關監管部門彙報,在試點開展跨境人民幣業務的基礎上,在符合監管原則的前提下,先行先試的業務。

  《第一財經日報》採訪多位業內人士獲悉,中行的這一業務在業內並非秘密,只是遊走在“先行先試”和“擦邊球”間的灰色地帶,其背後交織著人民幣國際化和外匯管制的兩種邏輯。

  記者同時獲悉,昨日下午,外匯管理局已經致電各商業銀行“摸底”是否有開展類似“優匯通”的業務,如有則須主動上報,並表示近期將會前往各銀行展開調查。

  中行糾結回應
  昨日,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欄目報導稱,中國銀行多家分支行“優匯通”業務疑違反外管局規定,開展無限額換匯業務,並援引包括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鐘偉在內的多位專家分析稱其影響惡劣。

  央視在報導中直指銀行監守自盜,並稱中行被當作了最安全的“地下錢莊”,甚至暗指銀行的這條匯兌通道成為了不法分子和貪官們轉移資產——“洗黑錢”的管道。

  據記者瞭解,此次被曝出違規的“優匯通”是中行的一款跨境轉帳產品,國內客戶在境外購房、償還房貸、投資移民款這些指定用途下,可以不受每人每年5萬美元額度的外匯管制。

  其具體操作流程為,客戶在國內銀行支付匯款手續費並辦理人民幣匯款,境外分行收到此人民幣款項後按鎖定匯率兌換成外幣解付。其中,國內銀行匯款手續費收取標準為:該筆匯款金額的1%。,最低不低於50元/筆,最高不超過260元/筆。

  對於央視的報導,中行於昨日下午發表聲明稱:“關注到中央電視臺等新聞媒體近日就我行‘優匯通’業務進行報導。我行認為,報導與事實有 出入、理解上有偏差……在符合監管原則的前提下,先行先試,於2011年試點推出人民幣跨境轉帳業務,僅限投資移民和海外購房置業兩種用途。”

  但很快,中行便刪掉了該聲明。其辦公室人士表示,聲明的表述不夠準確,待修改後再發佈。大約兩小時後,中行官網便發佈了新版聲明。對比舊版,中行刪去了“中央電視臺”幾個字,改為“新聞媒體”。

  而昨日晚間,在報導中接受央視採訪的鐘偉發表個人聲明表示,央視在3周前對其進行採訪,而採訪話題為移民及境外投資,並非報導所涉及的話題,且從未授權記者使用平安證券的名義。

  鐘偉稱,自己在採訪中已多次表示,金融業務是否涉及違背監管要求甚至有罪,央視或學者無權冒充法官先驗判定。該報導已脫離語境“斷章臆義”,記者不應該有意肢解採訪評論。
  先行先試還是打擦邊球

  對於被媒體報導歸入“洗錢”行列,有中行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優匯通”這一產品是在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大背景下,中行從去年開始內部試點的業務,目前只在廣東省行試行,其他地方如客戶有需求會直接轉介給廣東省行。

  然而,根據2007年外匯局頒佈的《個人外匯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境內個人年度購匯總額為“每人每年等值5萬美元”。中行的“優匯通”業務沒有額度限制,也因此被指違規。

  中行昨日則回應稱,在業務辦理過程中,有關分行按照有關監管規定和反洗錢等要求,制定了嚴格的業務操作流程,對資金用途證明材料和資金來源證明材料有統一和明確的辦理標準,業務辦法和操作流程均已事先報備。

  上述中行人士告訴記者,申請該業務需要提供境內 來源證明,包括工資收入、企業分紅、資產處置所得等;以及境外符合三種指定用途證明,即境外購房、償還房貸、投資移民款。而國外部分需要提供的資料包括, 正式購房買賣合同、購房定金支付憑據、購房律師確認函及律師帳戶資訊、合法身份證明檔等。

  但有股份行外匯業務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實際操作層面來看,提供來源證明太困難,銀行很難去證實客戶所提交資金來源和用途證明的真實性。

  值得注意的是,中行在其聲明中提到,截至目前,廣東地區已有多家商業銀行試點開辦此類業務。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人民銀行廣州分行的確在2013年發佈的一份《個人跨境人民幣匯款業務管理辦法(試行)》中提到,個人跨境人民幣匯出業務遵循年度限額管理原則,境內付款人實行每人每年30萬元的最高匯款限額。

  但是,該試行辦法規定的可以超過限額的匯出款項包括出境留學、境外就醫、培訓、勞務報酬等,並不包括中行“優匯通”所涉及的投資移民或購房款項和償還房貸等。

  另有知情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如果在人民幣跨境問題上放開口子,那就意味著資本帳戶的開放,人民幣可以到海外市場再兌換成外幣,人民幣本身也就應該視外匯處理。如果借道人民幣跨境結算繞過外匯管理,中國所謂的外匯管制就形同虛設。

  以“優匯通”為例,該人士認為,即便這只是一款以廣東省作為試點地區的試點政策,但看到的卻是全國範圍的資金集中到中行的廣東分行,資金不會被局限在某個特定區域。

  “地下”換匯的大市場
  上述股份行外匯業務負責人認為,“優匯通”出現的背景是日益興起的投資移民熱。一直以來,在資本項沒有放開的情況下,個人境外投資的資金業務就長期遊走在灰色地帶。

  據這位負責人介紹,通常滿足大額外匯兌換需求的做法有幾種:一是找朋友幫忙申請購匯,如要100萬美元就找20個人;二是在黑市上買外幣現鈔,然後直接存進國內銀行再匯出去;三是通過地下錢莊。

  另一位元銀行業人士告訴記者,現在這類業務的需求非常旺盛,對於銀行而言利潤空間大且沒有風險。通常銀行的匯款手續費也就1%。,並且上有封頂。但這種大額的跨境轉帳,收益可達3%~5%。

  “主要的收益不是來自于手續費,而是匯率波動帶來的收益。中行的這個產品是在境內銀行存入人民幣,然後鎖定匯率兌換成外幣,因為是境外購匯,鎖定匯率的時間和價格,客戶是很難確定的。”該人士稱。

  這位銀行業人士認為,這幾年央行在推動人民幣對外直投方面的立場是比較清晰的,一些監管政策也有放開的傾向,這也是為何一些機構和地區即便在這個問題上遭遇反復也仍然在爭取試點的原因。

  2012年7月央行副行長潘功勝表示,央行將研 究在珠三角地區開展個人跨境人民幣業務,允許該地區居民個人辦理人民幣對外付款和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隨後的溫州金改方案中,個人人民幣跨境直投便是重要 內容之一。但最終,溫州試圖推進的個人人民幣跨境直投業務最後因沒能獲得外管局的批准而被叫停。



台資銀 吃不到特殊業務
【經濟日報╱記者陳致畬/台北報導】2014.07.10 02:57 am

大陸央視報導中行一事,記者詢問上海台資銀行高階主管時,上海台資銀行高管們說,從來沒有聽說過大陸有這種極為隱密且特殊的個人理財匯款業務;道理也很簡單,獨厚大型國有銀行的業務,輪不到台資銀行來處理,更何況政策根本還沒有開放。

據金融人士分析,目前大陸跨境人民幣業務,除了昆山深化兩岸產業合作試驗區、上海自貿區等個別的特定試驗區外,但也都僅限當地符合資格的個人,大陸其他地區到目前為止,都是無法從事個人業務的。

另外,深圳前海試驗區的跨境人民幣業務,也僅在去年初啟動與香港雙向企業貸款業務,尚未聽說可做個人投資移民和海外購房置業。

央視報導中,所提的「內保外貸」也就是存單質押境外借款的部分,目前也是無法用在個人的;除非是使用境外金融中心(OBU)處理,就可以解決此問題。

有一位主管認為,中國銀行應該不是直接透過這種投資移民的方式,把錢由個人名義匯出,可能是銀行境內與境外分行的資金調度,來進行資本的相互運作。

【2014/07/10 經濟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維詮管理顧問公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