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總統:降營所稅 勢必要做
【經濟日報╱記者何孟奎、蘇秀慧、余麗姿/台北報導】 2010.04.14 02:50 am
馬英九總統昨天接受本報專訪時強調,ECFA及產創條例對台灣現階段經濟相當重要, ECFA一定會在第五次江陳會簽署,產創條例降稅也對產業發展意義重大。
馬英九總統昨(13)日表示,兩岸經濟協議(ECFA)已進入協商洽簽階段,產業創新條例是台灣未來非常重要的戰略配套法案,對傳統產業與中小企業意義重大;有關減稅的衝擊 ,應是「短空長多」。
府院黨版本的產創條例擬將營所稅降到17%, 馬總統表示,短期來看稅收會有損失,但應可逐步彌補,他指出,任何政策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我)知道外面會有砲火,但勢必要做決定」。
立法院長王金平昨日再度召集朝野黨團進行協商,不過,民進黨團要財政部長李述德「回去備妥資料」,今日重新送資料至立院說明。針對產創條例政策大轉彎,民進黨政策會執行長柯建銘並痛批,「所有朝野協商都是假的,只有馬英九講一句話才是真的」,馬總統公然將手伸進國會,是對憲政的恥辱。
馬總統昨天在專訪中詳細說明支持營所稅降至17%的理由,行政院長吳敦義昨天也率財政部長李述德、經濟部長施顏祥召開記者會,說明產創條例。
馬總統在專訪中暢談對台灣經濟發展的戰略思維。他強調,ECFA及產創條例對台灣現階段經濟相當重要;產創條例通過後,經貿營運特區就好做了,「稅已經降到17%,已經很低了,只要把區域劃出來,做一些安排,就可以吸引回台投資的台商或者其他外商」。
馬總統表示,現有加工出口區將改建為經貿營運特區,特區內營所稅率比照產創條例17%,不過投資不只看稅捐,如果能把勞工的問題解決,對很多產業而言可能比稅捐更有效。每一個產業需求不同,若符合若干條件,就可享有特區的優惠,讓它更彈性,這樣就可以吸引投資。
據了解,馬總統一個多月前聽取行政院政務委員尹啟銘報告「經貿營運特區」,去年底一度喊卡的經貿特區已重新啟動。尹啟銘報告,有關外勞薪資,傾向與國內基本工資脫鉤,馬總統聽取報告後裁示,由經建會評估可行性,經建會主委蔡勳雄將於近日內向總統報告評估結果。
對於產創條例營所稅率訂為17%,馬總統說,產創條例本來有些功能性的降稅規定,但後來有業者反映,包括創新研發、物流、營運總部、人才培育等標準往往會有適用上的爭議,與其準備300億元支應,不如直接用減少稅捐的方式,後來考量到新加坡的營所稅率只有17%,因此最後訂為17%。
針對外界批評降稅幅度大,馬總統指出,任何政策有短期面與長期面,採取保守作法,結果也可能較保守。在經濟復甦時,降稅降得多一點,對傳統產業特別是中小企業來講,意義非常重大。
降營所稅扶植產業 跟對手平起平坐
問:產創條例營所稅率降至17%,將造成343億元稅損,為何做此決定?
答:短期來看,稅收會出現損失,但是在過去一、兩年,我們的擴張政策績效已逐漸顯示出來了,今年前三個月稅收增加,應該可以逐漸彌補,加上帶動投資效應,將來在稅收方面會增加,就長遠效益來看,短期損失是可以接受的,所以應該是一個「短空長多」的局面。
要壯大台灣、結合兩岸、布局全球,稅捐方面要跟主要競爭對手處於平起平坐的地位,否則很難競爭。當然,產業競爭不能光靠稅捐,但是每一個條件都不能差太遠,否則就會形成一個障礙。
去年調降遺贈稅時,許多稅捐專家也有不同看法,他們認為台灣資金不少,為何要吸引他們回來?但在社會觀感跟實際有資產者的感受上,就有明顯差異。
其實過去政府根本收不到多少遺贈稅,大約只有200多億元,而且與大家想的不一樣,大多是中產階級繳的,有錢人早把錢移出去了。遺贈稅率未降到零,降到10%,因為這大約是把錢移出去的行政費用。當初我同意這個政策,就是看到實際繳稅的,很多是中產階級,課不到有錢人的稅,原來50%的遺贈稅率反而形成寒蟬效應,何必呢?
產創條例吸引外商 來設總部
問:日前總統府發出五點聲明中,總統第一點就提到兩岸經濟協議(ECFA)已進入協商洽簽階段,產創條例是重要的戰略配套方案,請總統說明其戰略思維為何?
答:三年前,我提出愛台12項建設政見,戰略思維就是壯大台灣、結合兩岸、布局全球。要全球化,就不能不看大陸,大陸是威脅,也是機會,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把威脅極小化,機會極大化。
大陸現在已經全球第二大貿易體,台灣緊鄰大陸,不可能切開來。台灣對大陸出口,占出口總額的四成左右,貿易量如此大,我們不可能忽略,政府要做的是把基礎建設做好,讓廠商有最好的條件及環境,做最有利的決定。
兩岸直航、松山與桃園機場分工,這些都已陸續實現,政府把基礎建設做好,台商就不一定要把總部搬到大陸。台灣才有條件達到我三年前宣示的目標,包括實施產創條例,將稅率降到有競爭力;吸引台商及外資來台,讓台灣成為全球創新中心;至於要成為亞太經貿樞紐,沒有ECFA,是不可能實現的。如果全球創新中心、亞太經貿樞紐能夠做到,台商就願意以台灣做為全球營運總部,跨國的外商願意以台灣做為區域總部。
觀光財 今年上看5,000億
問:台灣的薪資水準停滯,政府也提到今年是就業年,總統對促進就業有無具體、有效的措施?
答:要促進就業,要從調整產業結構做起,台灣現在積極推動服務業,例如觀光產業,成長非常亮麗,去年人數成長,人數增加58萬人,成長率14.3%,今年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將從去年440萬人衝到500萬人,創造5,000億元產值。
觀光客大增,陸客不是唯一的因素,其他國家來台人數也都增加。今年1至3月,除了陸客以外,成長最多的是馬來西亞,增幅73%。
美國成長18.9%,港澳成長9.95%,只有日本衰退0.93%,其他都增加。
前行政院長游錫堃曾提出觀光客倍增計畫,當時觀光客約250萬人,做了三年多,從2002到2004年,一年增加有限,只有10萬、20萬人,現在一年就增加58萬人,今年還有可能增加60萬人,年底將可以做到倍增,他的理想,我們幫他實現了。
【2010/04/14 經濟日報】
留言列表